赤芍提取物
时间:2023-02-07 来源:
药材名称:赤芍
别名:山芍药
采收加工:春秋采挖,除去须根和泥沙,晒干。
药用部位:根
产地:芍药主产于内蒙古、东北。川赤芍主产于四川
科:毛茛科
原植物:芍药或川赤芍
植物情况:多年生草本(川赤芍)
 


高30-120cm。根圆柱形,单一或分歧,直径1.5-2m。茎直立,有粗而钝的棱,无毛。


叶互生;叶柄长3-9m;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,叶片轮廓呈宽卵形,长7.5-20cm;小叶成羽状分裂,裂片窄披针形或披针形,宽4-16mm,先端渐尖,全缘,上面深绿色,沿叶脉疏生短柔毛,下面淡绿色,无毛,叶脉明显。


花两性,2-4朵,生茎顶端和叶腋,常仅1朵开放,直径4.2-10cm;苞片2-3,披针形,长3-7cm,分裂或不裂;萼片4,宽卵形,长1.7m,宽1-1.4cm,绿色,宿存;花瓣6-9,倒卵形,长2.3-4cm,宽1.5-3m,紫红色或粉红色;雄蕊多数,花丝长5-10mm,花药黄色;花盘肉质,仅包裹心皮基部;心皮2-5,离生,密被黄色绒毛,柱头宿存。花期5-6月



蓇葖果长1-2m,密被黄色绒毛,成熟果实开裂,常反卷。果期7-8月



赤芍药材性状:本品呈圆柱形,稍弯曲,长5~40cm,直径0.5~3cm。表面棕褐色,粗糙,有纵沟及皱纹,并有须根痕及横向凸起的皮孔,有的外皮易脱落。质硬而脆,易折断,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,皮部窄,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,有的有裂隙。气微香,味微苦、酸涩。


药材以根粗壮,断面粉白色,粉性大,俗称“糟皮粉碴”者为佳
赤芍药性:
【本经中品 芍药 味苦平。主邪气腹痛,除血痹,破坚积寒热疝瘕, 止痛,利小便,益气。】
味酸、微苦、微寒,入足厥阴肝、足少阳胆经。入肝家而清风,走胆腑而泄热。善调心中烦悸,最消腹里痛满,散胸胁之痞热,伸腿足之挛急。吐衄悉瘳,崩漏胥断,泄痢与淋带皆灵,痔漏共瘰疬并效。
相火上郁,则阳泄而烦心。小建中),治少阳病,心悸而烦者,芍药清相火之逆升也。
阳根于水,升于肝脾,而化丁火。水寒土湿,脾阳郁陷,下遏肝木升达之路,则郁勃而克脾土,腹痛里急之病,于是生焉。厥阴以风木之气,生意不遂,积郁怒发,而生风燥,是以厥阴之病,必有风邪。风性疏泄,以风木抑遏,而行疏泄之令,若消、若淋、若泄、若痢、若崩、若漏、若带、若遗,始因郁而欲泄,究欲泄而终郁,其或塞、或通,均之风燥则一也。
芍药酸寒入肝,专清风燥而敛疏泄,故善治厥阴木郁风动之病。肝胆表里同气,下清风木,上清相火,并有捷效。
【产地】处处有之,为多年生草本,山野自生,或种植,因芍药花美也,根做纺锤形,外淡褐色而内白色,其稍赤者名赤芍。
【性味】味苦酸,性平,无毒。
【主治】白芍为泻肝安脾,缓中去水要药,功能养血散瘀清热利肠,止腹痛,治痢疾,治胎产前后诸病,为女科良药。
【别录】通顺血脉,缓中散恶血,逐贼血,去水气,利膀胱大小肠,消痈肿,时行寒热,中恶,腹痛腰痛。
【大明】女人一切病,胎前产后诸疾,治风补劳,退热除烦,益气,惊狂头痛目赤,明目,肠风泻血,痔瘘,发背,疮疥。
【元素】泻肝安脾,收肺气,止泻痢,固腠理,和血脉,收阴气敛逆。
【好古】理中气治脾虚中满,心下痞,胁下痛,善噫,肺急胀逆,喘咳,太阳鼻衄,目涩肝血不足,阳维病苦寒热,带脉病苦腹痛满,腰溶溶如坐水中。(血痹即血凝于肌肤而为痹)。
【容川】为春之花,而根微酸,故主能敛肝木,降火行血。苦性较轻,故白芍只微降,大黄则降力大。味苦能泻血,其色白,故又能行气分之水。
【药征】主治结实而拘挛,旁治腹痛头痛,身体不仁,疼痛腹满,咳逆下利肿脓。
【灵胎】平肝止痛。
【用量】普通二钱而五钱,大剂一两以上。
【禁忌】凡中寒腹痛,中寒作泄,肠胃中觉冷,均忌,反藜芦恶芒硝,鳖甲,小蓟。"
【炮制】 除去杂质,分开大小,洗净,润透,切厚片,干燥。
本品为类圆形切片,直径0.5~3cm,厚0.3~0.5cm,周边棕褐色,切面粉白色或粉红色,皮部窄,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,有的有裂隙。照上述[含量测定]项下的方法测定,含芍药苷(C23H28O11)不得少于1.5%。
【性味】 苦,微寒。
【归经】 归肝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 清热凉血,散瘀止痛。用于温毒发斑,吐血衄血,目赤肿痛,肝郁胁痛,经闭痛经,症瘕腹痛,跌扑损伤,痈肿疮疡。
【用法用量】 6~12g。
【注意】 不宜与藜芦同用。
【贮藏】 置通风干燥处。

赤芍提取物,是赤芍根部通过拣选、清洗、晾干、(水或乙醇)提取、浓缩、喷雾干燥工艺制成得棕黄色粉末。含有皂苷类,还含有鞣质类、黄酮类、挥发油类等成分。广泛应用于医药、保健品行业。